近日,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平板顯示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郭太良和嚴群團隊陳恩果教授課題組在AR近眼顯示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團隊首次實現了基于傳像光纖與Micro LED集成的視網膜投影顯示(μRPD)架構,相關成果以“Micro‐LED Retinal Projection for Augmented Reality Near‐Eye Displays”為題,發表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期刊。據悉,視網膜投影顯示(Retinal Projection Display, RPD)是一種通過投影引擎,將虛擬圖像經由瞳孔中心直接投射到視網膜上的技術,在解決AR近眼顯示輻輳調節沖突(VAC)問題方面展現出潛力。然而,現有RPD架構普遍采用被動發光的微機電系統(MEMS)或空間光調制器(SLM),面臨光束孔徑受限和結構缺乏靈活性等挑戰。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Micro LED視網膜投影顯示架構,將主動發光的全彩Micro LED與逐像素成像光纖束相結合,改變了傳統RPD設計。此外,采用柔性光纖束為系統帶來可適配的結構設計,使其具備光電分離的能力。研究團隊基于上述技術研制出了一款全彩微型視網膜投影顯示(µRPD)原型機,實現了在寬焦深范圍內的清晰成像。值得一提的是,該µRPD架構在無需特殊防水處理的情況下,即可實現水下AR 顯示,展現了其在嚴苛環境下的潛在適應性與多功能性。該設計為近眼顯示在復雜和高要求場景中的實際應用開辟了新路徑,推動了近眼顯示系統的發展。